游戏邦在:
杂志专栏:
gamerboom.com订阅到鲜果订阅到抓虾google reader订阅到有道订阅到QQ邮箱订阅到帮看

关于产品的移动端思维和基于Social的Emotion深度设计

发布时间:2017-04-18 14:09:03 Tags:,,

关于产品的移动端思维和基于Social的Emotion深度设计

以下同样来自朋友圈的内容聚合,这次的特点是比较简短

第一篇

我自己对当前移动端做产品的理解,可能跟很多人想的不太一样

市场慢慢呈现出来三大逻辑:

A,第一个,产品做得再好,不适应移动端的体验需求,同样要被淘汰

适应移动端逻辑,成为做产品是否有未来的第一大障碍

很多开发者,本质上理解游戏,但不理解移动端

B,第二个,同步做一大堆产品,求心理安慰的概率已经失去意义

也就是我们早上说的做10个1%的事,已经明显不如做1个10%的事

MZ估值100亿美元,但只有两款移动产品+一个平台

C,第三个,Social和基于Social的Emotion才是移动端产品的第一驱动力

Gameplay很重要,但Social和基于Social的Emotion的核心设计才更重要

现在的大众市场,只有Hardcore玩家才为纯Gameplay买单,而消费群体更为Social和基于Social的Emotion两大逻辑买单

以上,也是我近期不断思考和探索的产物

GameDevelopment(from gamasutra)

GameDevelopment(from gamasutra)

第二篇

这个图表很有意思,说的是当前全球移动环境下最能挣钱的产品,不是工艺表现更好和资源投入更庞大的最新游戏

大部分还是2012年/2013年左右发行的,引领了世界游戏发展潮流的几款偏Midcore向的老游戏,比如:Monster Strike-Game of War-Clash of Clans-Candy Crush Saga-Puzzle & Dragons

我之前看过类似的图表总结,以上的总营收能力都在40/50亿美元以上

也是我们常讨论的四大逻辑

A,Midcore,面向主流市场

B,Focus,专注和深挖单一核心体验

C,Social,Social和Gameplay一样重要,甚至更彻底

D,Emotion,基于Social的Emotion而不是基于Gameplay的Emotion

第三篇

早上重温了一下一些相似的判断:

A,做10个1%的事,肯定不如做一个10%的事

B,肖恩帕克给马克扎克伯格灌输的Facebook未来理念。一样的付出,你可以钓一条800磅的金枪鱼,也可以钓十四条鲑鱼,但问题就在这里:你做了很多小事,很快一件一件都会失去意义,但你用来做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就会成为你一辈子的荣光

C,We don’t want to be a publisher with tons of titles, we just want to find one or two and focus on it for a long time

D,一堆中庸偏上普通产品集群的概念,在当前阶段已经明显不如一款拔尖产品能释放的效能了

E,这种趋向让产品的制作判断更难:保守和保险,变成了很致命的错误

以前我们说(新创公司)冒险的风险性很高,其实现在四平八稳的风险性更高

GameIngredientsBlack(from gamasutra)

GameIngredientsBlack(from gamasutra)

第四篇

附带几条与管理相关的话题

第一条

因为性格惯性和惰性的普遍性:一个人最容易跟自己将就-妥协-和解,一次次辜负自己,一次次自我谅解,然后人生预期越来越低,反正所有的目标拖延着也就没了,就算原本有所企图多欺骗自己几次也就麻木适应了,最后个人碌碌无为也可以接受了

我研究过大量的心理学,不信可以看看这条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799758/answer/152768606 知道人最大的惰性就是对自己没有要求,即使对自己做了要求,也只在要求的那一刻目标高远,至于能不能实现,早跟自己无所谓地和解了

这是一条自我毁灭之路

也是我所害怕的

当然这是单人任务

如果放在多人任务的环境里,如果一个人不能对自己做高要求,他连自己都能糊弄都能无所谓了,他会在乎这个多人任务的环境里跟他一起协同的人是不是能因此变得更好吗

显然随便应付自己都习惯了的人,应付其他人肯定更驾轻就熟

我在看待我自己的时候,同样也有很多性格惰性,并且我知道一个人的性格惯性基本上就是死局

但不好意思,我正在努力改

而改的第一条就是:任何答应自己的,拼了老命都要优先做到

第二条

说一个管理学的死胡同,其实有一个一直在行业内重演,但效果非常差的处理方式:维持有严重问题的现状(这几乎是很多公司,不管大小共同的超级困扰,当然上升到国家层面也一样搞不定)

A,现状出现了很难调和的问题

B,对问题采取了鸵鸟政策(回避问题)和绥靖政策(以妥协的方式让问题更极端)

最终问题就会从小窟窿衍化成大面积的塌方

第三条

昨天在朋友圈的一则跟帖,说的也是公司很常见的管理障碍:当一个公司的成员因为各种原因在心态上把自己孤立起来,并与公司形成自我意识上的实质对抗,但仍然呆在岗位上是公司业务线的流动环节,这里对公司和成员来讲就进入了互相耽误和互相扯后腿双输的格局

对公司来说,这个成员就是无效拼板,还有反向影响业务线的风险

对成员来说,每天深陷在消极情绪和状态里,和一点点工资相比,养成的职场坏习惯,以及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基本是得不偿失

欢迎交流探讨:微信zhengjintiao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