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邦在:
杂志专栏:
gamerboom.com订阅到鲜果订阅到抓虾google reader订阅到有道订阅到QQ邮箱订阅到帮看

三十篇系列:从Stadia和Amazon Game堆积牛人看企图(上)

发布时间:2019-05-05 08:54:46 Tags:,,

三十篇系列:从Stadia和Amazon Game堆积牛人看企图和成效(上)

第一篇

截图最典型的就是Battle Royale模型

推荐一条早先的朋友圈

A,卞之琳:你在屋顶等着伏击别人,而伏击你的人在山顶正打着八倍镜瞄着你,别人成了你的牺牲品,而你成了别人的猎物

B,林语堂:所谓Battle Royale,还不是有时伏击了别人,有时给别人伏击了

C,刘向在《说苑》中把类似的逻辑整得浑然天成:园中有树,树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D,《淮南子》主术训中说:在Battle Royale放冷枪第一的环境里,【虽勇必伤】

E,《孙子兵法·军行》的这两句: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第二篇

Plants VS Zombies 10周年了,Popcap没有再造出Next(和Plants VS Zombies比肩的新款游戏),以Plants VS Zombies之父著称的George Fan在离开Electronic Arts之后也没有再造出Next(Octogeddon滑铁卢了)

产品型行业,其实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限制了什么…

第三篇

周国平老师是我见过的最厉害的一位:靠贩卖阅读笔记成名的哲学思考者

周老师的天花板在他的阅读瓶颈,而不是沉淀下来的阅历创作

基本上,周老师的作品,算不上哲学的入门课,就更谈不上哲学的系统探索了

不过有一点很明确:周老师在西方哲学的范畴中,最大限度发挥了中国哲学的智慧型思辨优势,把西方哲学中的名人名言串联的出神入化

这对初学者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

但对我来说,读起来就有点没味道了…

第四篇

现在Cloud Imperium Games 和Star Citizen只有超乎想象地成功一条窄路

如果Cloud Imperium Games不能成功,就会成为游戏史上最大的骗局

作为一款从2011年开始研发,募集资金2.88亿美元,让所有的粉丝一起为梦想窒息的梦幻产品

每多撑一刻,对开发者,对支持者,时间都已经是坐如针毡般难熬了

不敢想象,Cloud Imperium Games将以什么方式收场

我估计最后的结果是:所有的媒体和粉丝一起上,对Chris Roberts进行全面翻旧账审判

dominations(from pocketgamer.biz)

dominations(from pocketgamer.biz)

第五篇

上一条知乎问答删掉了,不够中立,重新组织下表述:成年人的世界里,不应该有对杠和互相消耗的选项

这种行为相对幼稚(损人不利己)

成年人的世界应该有的选项:要么互相提携,要么及时止损

第六篇

Activision Blizzard中的Activision和Blizzard因为产品节奏和周期在财务上起起伏伏时,King却因为两款Puzzle游戏(Candy Crush Saga和Candy Crush Soda Saga)成为了Activision Blizzard财报中最稳定的财务贡献者

King近几年每个季度的财报贡献都在5亿美元左右

未来,Activision Blizzard的产品线向F2P,Mobile和IP经营渗透,因为King的表现充满了可期待的可能…

第七篇

感觉截图的逻辑,我基本能实现一半了:

A,对内,我的知识积累和结构,已经能够支撑我自己不断向内去挖掘我想要有所表达的诉求了

B,对外,自从坚持以下信念:是否有意义-)建设性-)交集度-)重要性-)优先级的判断+和过去和解,以及接受任何变化

多少从对内和对外,实现了一部分的Inner Peace

实际上,所谓的Inner Peace,就是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并把它定义为优先级

大概没有比这能更好地解释Inner Peace了

第八篇

所以问题就在于:A,能让你产品在市场上如鱼得水的适应性,你羞于启齿;B,你却拼命包装你在产品中看不到的高大上的设计理念

这种背离的根源是什么?C,从产品的结果看,你理解市场的本质需求;D,但从产品的设计理念看,你又避重就轻,讲虚头巴脑的飘渺概念

你在面向用户(产品)和面向行业(包装PR)体现出来的差异,是不是说明:你只是根据PR需求,定向去迎合某些人,只是想说他们想听的,而不是你想跟他们分享的

所以,这样的PR本质上不是注水,而是定向虚构…

第九篇

现在看游戏制作人或者核心策划谈已发行产品(访谈PR)最明显的感觉是:

他们口中描述的内容和已经发行的实际产品,不是同一款游戏…

要按照他们口中描述的那样做产品,国产游戏绝对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第十篇

按照我的理解,在手机游戏领域路径其实是相似的:

A,商业化经营的公司,做大的意图大部分都是被并购(少部分上市,但这两年,这条路基本不可行),独立运作状态的超级公司越来越少了

至于理想,不好意思,海外的理想很多是国人臆想出来的(当然很多是主动包装出来的,多少有些误解)

B,初创公司的崛起难度越来越高,就是牛逼大神在单干状态下,也很难找回以前在系统环境下所向披靡的能力

经验型+惯性运作更适合成熟公司,初创公司需要相应的破坏力来撑起生存空间

C,有Mass Market用户渗透性和超级变现能力的新产品,适应市场的比例越来越小,近两年有竞争力的产品在爆发力和可持续竞争方面越来越稀缺

简直是不要太少

市场已经不需要太烦恼新品竞争对手了,反正新品对手大部分没什么竞争力

D,F2P的产品模型正在全面向Asia Style靠拢,玩法体验和变现内核越来越趋向亚洲模式,为数值为时间买单的逻辑开始通行

特别是有赌性的Loot Box,同样被各路开发者趋之若鹜

E,国内市场饱受吐槽的对新流行模式不要面子地山寨和抄袭,这个在海外开发者群体中,也并没有更好,在抄这个环节上,没有谁比谁更可气

这个有点囧,现在抄袭都是大公司抢着干的事情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994653/answer/670344681

第十一篇

这种新闻Blizzard will skip Gamescom this year to focus on development的意义还是很明确的:

A,在营销舞台,对你来说的意义是什么?聚光灯下的绝对主角?还是可有可无的观众

基本上,在超级营销舞台,到此一游的行为是没有意义的

B,对近期没有惊艳新产品的Blizzard来说,征服市场的唯一借力点是好产品,其他任何行为都是多做多错

而此时Blizzard的优先级在研发,肯定是再正常不过的逻辑

……

就比如你去参加一个游戏展会,去的意义是什么?当一个了解市场看热闹的观众?还是借助营销的超级舞台来展现新产品的可预期竞争力?

第十二篇

B,一个是现在的创业者相对精明和投机,大家对所做的事情都没有底,也不敢押注,出让股权的融资,解决了部分成本和风险的转嫁

看各种公司的融资结构就很清楚了,创始团队用来撬动整个项目的启动资金通常都很小,大部分都来自股权投资

换句话说,创始团队扛起的资本风险如果不涉及对赌的话,比起其他的投资机构来讲,比例是很小的

也因为花的大部分不是自己的钱,很多公司的决策者花起钱来,都莫名其妙

这块可能是目前投融资环境里最糟糕的事情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3642548/answer/640182909

第十三篇

大部分的人物新闻(访谈,特写,小传,分享),基本都是基于形象设计的公关包装

这种刻意的人设塑造,尤其是回忆录性质的成长史

都只有娱乐属性,当真就没意思了

第十四篇

前不久的2018年财报CEO Frank Gibeau特别标注了他入主Zynga前和入主Zynga后的业绩对比:用以说明,他完全扭转了Zynga早先的颓势

但随着他再度大手笔并购Gram Games和Small Giant Games,财报上可能要重新遇到新的麻烦:亏损

Empires & Puzzles和Merge Dragons带来营收数据暴涨的同时,也带来了预亏风险

Zynga曾自己预估2019Q1将预亏6000万美元,但实际亏损是1.3亿美元

接下来亏损的问题,估计将成为全新的考验

毕竟Frank Gibeau入主期间,Zynga在盈利驱动下,股价已经要到6美元了,这是Zynga被市场抛弃后的股价最高点

但如果巨额亏损的噩梦重演,可能就不一样了…

第十五篇

一般情况下,在契约框架里,或在交集覆盖的范畴里,只要以上的关系仍然确立,主观上消极对待,或明显被弃契约/共同交集利益的人,基本上是不值得信任的

这个在人际关系和职场环境里,通常被淡化了,但事实上,只要契约关系或共同交集没有瓦解前,遵守契约和维护共同的交集利益,就是行为人的义务,即使你可能不开心或者不满意,但遵守契约和维护共同的交集利益是基础原则

不遵守契约和不维护共同的交集利益,只要出现一次,就很难被信赖了

本文整理自近期朋友圈,欢迎探讨交流,郑金条,微信zhengjintiao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