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邦在:
杂志专栏:
gamerboom.com订阅到鲜果订阅到抓虾google reader订阅到有道订阅到QQ邮箱订阅到帮看

过去三个月在朋友圈陆续分享的十篇团队和管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11 08:58:59 Tags:,

过去三个月在朋友圈陆续分享的十篇团队和管理分析

全文超过一万字了,做些摘要:

A,我们曾分析过,跟着成功一次对人心态和视野的改善是一种跃升;而多次失败只会让人陷入情绪和认知的双重负累

B,我自己见过职场各种重复失败的人,别说谈理想,眼前的小利能抓的肯定不放,根本不管是否影响了别人,影响了未来,能抓一点是一点,非常恐怖和邪恶的处事方式

C,想象中的场景不会存在,你遇到的不开心,在不同的地方一样会遇到,这就是为什么你刚抱怨完上一家,紧接着就要抱怨下一家啦,有没有很熟悉,就是吐槽对象换个人而已,不改变自己的心态,抱怨就会轮回

D,从个人角度,根据木桶理论停下来补足短板,肯定不如将木桶朝完善方向倾斜能兑现更好的价值

E,今天上午聊的【投其所好】本质上是双向的

最终很大概率得到的是【伪】志趣相投,你们都拿出了你们不相信的那一套,但却不小心【一拍即合】了,然后互相觉得对方【好假】,根本不是包装出来的那个样子,先是【互相失望】,紧接着就要【互相拆台】了

F,no one is thinking about you as hard as you are thinking about yourself

这条谈的是没有人能成就你,只有你自己能成就自己;没有人能阻止你,只有你自己阻止得了自己,以下是最残酷的逻辑:

Nobody is thinking about you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G,本能是无法长期伪装的,同样附着在一个人身上常年养成的行为习惯也是无法伪装的,能力有没有更没地方打肿脸充胖子一定会显山露水的,所以跟你的合作对象装逼毫无意义的,最终的出发点还是坦诚相待

H,第二种是尊重,我不管你的出发点是什么,或者你的身份位置是什么,如果你借机秀优越感或者私藏成见,让谈话偏离互相尊重的基本轨道,让人听着很尴尬,从我的角度这就是一次无效的交流,哪怕你滔滔不绝说得再多,只要我觉得这不是对等交流就会被我屏蔽掉

这绝对不是谈话艺术的差异,这绝对是恶质劣习

I,在职场中,让自己看起来更有职业性,更有教养,这是你的超级加分项,还不要你投入喂饭吃,干嘛要把自己整得让人讨厌呢

别扯面恶心善,刀子嘴豆腐心,我不吃分裂症那一套,职场要按规矩来,而规矩只有两条:互惠互利和互相尊重

slippery_slope(from thegameprodigy)

slippery_slope(from thegameprodigy)

第一篇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但如果换我来写角度就会不一样(不是针对原文,只是自己说想说的而已),比如:

A,频繁跳槽和频繁经历失败,会带来几个非常严重的负面:

1)人的成长遭遇瓶颈,做了太多无效积累,导致人的层次无法和职业生涯的履历对等起来

我们曾分析过,跟着成功一次对人心态和视野的改善是一种跃升;而多次失败只会让人陷入情绪和认知的双重负累

这种可怕可能会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你以为你知道但其实你不知道,人会被磨掉最宝贵的几个层面:

一)耐心,没有了,耗不起啊

二)谦逊,没有了,你们都是渣

三)认知,没有了,经验跟不上市场的变化

四)机会,没有了,市场需要可塑性更好的人

2)开始陷入没有出口的认知误区,职场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自我实现压力,会将人导向一个情绪极端敏感区域:你看世界是渣渣,世界看你也是渣渣

这是非常糟糕的状态,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对你太不友善了

你那么努力还没有成就,不仅没有成就还要遭遇困境,这个世界真他妈瞎了

这个就是无法自拔的认知迷障,一个人越碰撞越受伤,就越蜷缩,就越只能看到自己,最后只剩下伤口

都是丑陋的世界留下的

后遗症就很明显:

一)你无法再准确定义自己了

你的认知已经僵化惯性了,再也突破不了了,你已经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及理解你所面对的真实环境

你只想让环境适应你,所以你不仅伤得重,还怨得深

二)你无法再合理匹配市场了

非常重要的一个悖论:你在职场中折腾多年,积累了太多不恰当的经验,或者说,积累了太多坏习惯,以及你有很多不合适的逻辑,意志和诉求

你的可塑性基本没有了

而市场需要可塑性更好的人

职场需要可塑性强的人去重新追随市场

B,频繁跳槽和频繁失败,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处事心态,这个负面心态非常明显,比如:

1)信念崩塌,不再纯粹去相信,做什么都充满疑虑,更坏的是陷入否定的恶习,不管做什么,想都没想就先打问号,评估都不评估直接一棍子打死

我这么天才都混这么惨,你们这些小屁孩随便一个点子就想牛逼?

这是非常惨的结局:不问情况,习惯性质疑

2)心态趋利了,急功近利化,套用名句,既然诗和远方是狗屁,那眼前的苟且就要苟且得有力

我自己见过职场各种重复失败的人,别说谈理想,眼前的小利能抓的肯定不放,根本不管是否影响了别人,影响了未来,能抓一点是一点,非常恐怖和邪恶的处事方式

曾经你可能也讨厌这种人,但失败的压力和恐惧很容易就把你塑造成你以前不喜欢的样子

【当然可以写一本书】

……………………………………………………

我很怕这是我自己的经历

所以我的方式更土一些,认定的事,就一屁股坐下去,慢慢积累,慢慢熬

是时候祭出我的大旗了

I have a dream of being a writer like Fyodor Dostoevsky & I have a dream of being a producer like Julian Gollop

Street Fighter(from thegameprodigy)

Street Fighter(from thegameprodigy)

第二篇

为了管理学能再长进一些,我在不同的时间段调研了一些Employer和Employee,目的是想弄清楚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不管是外表光鲜的大公司,还是生死线挣扎的小公司,在职的现员工和离职的前员工,为什么会普遍有各种抱怨和不满的情绪】

因为问题太普遍了,假装看不见是不可能的

A,对Employer来说,花钱请人还顺带请来各种不和谐,花了钱还要挨各种吐槽是件很头疼的事

B,对Employee来说,职场的薪酬交换里,到底付出的时间等同于工资,还是付出的时间=工资+好的工作氛围状态+好的职场历练+潜在的未来更好的机会+人脉的关系累积+更好的产品收益回报,这种回报差异,本质上也是一个问题

这个就是我想聊的核心的症结:

A,对Employer来说,他认为Employee每月按时拿到了工资,公司也提供了不错的办公环境,Employee有什么好不满的,在其他的公司就一定能得到比当前更好的待遇,更好的职场机会吗,踏实把事情做好,不比每天上班深仇大恨一般怨声载道更有未来空间吗

B,对Employee来说,每一次职场都可能是一次潜在的命运转折,理想的情况肯定是:遇到好的公司+公司有好的产品机会+有不错的薪酬待遇和福利待遇+有更好的职场空间和机会+能认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事+工作心情舒畅没烦恼

根据我的观察,这种差异基本上都是认知短板带来的,认知短板就在这里:

A,Employer错误评估了Employee的真实需求,工资待遇肯定第一重要,但这只是入门需求,Employee在满足基本工资的基础上想要的肯定包括:

1)好的工作环境

2)好的工作氛围

3)好的人际关系

4)好的晋升空间

5)好的未来机会

6)好的产品福利

【当然养成职场极端坏习惯的就不提了,有坏习惯的你请他来,也是请来一个坏的感染源而已,失控的病毒】

B,Employee错误评估了企业经营的真实压力情况,每一家和每一款产品走的都是逆水行舟,完全不存在各种想当然的美好,企业面临的都是死亡压力,都是不能重来的淘汰游戏,就没有容易的事:

1)再有资源的企业,如果没有提供延续性,离破产永远都很近,到底有多近,看看那些上一年狂晒流水下一年狂裁员的明星公司就知道了

2)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生存适应法则,有些别扭一些,有些不那么别扭,但同样都是为了熬到天亮看见希望

3)产品非常严肃,关系一家公司的未来,根本没有儿戏这回事

4)Employee可能不关心Employer的生死压力,以为这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5)做事,特别是做好事,过程没有不纠结反复,没有不怀疑,没有不烦恼的

【不看成功学的都知道,在99%失败率的行业,开公司好混是不可能的,如果真那么弯个腰就钵满盆满,谁还努力装睡做白日梦啊】

【当然那些以投机和骗投资为目的的Employer,也没什么好提的,你遇到了是自己倒霉】

这就是我们一步步梳理下来,整理到的问题:

A,Employer把Employee当工具化,以为薪酬置换劳力,这事就结束了

B,Employee把Employer当跳板化,我就是来拿工资的,船沉了,我再换家公司

共同的误区,就是我前几天朋友圈分析到的【不真诚】

【不真诚】是非常致命的顽疾

A,Employer以为Employee等价交换不上心,一款产品能逆天,这是痴人说梦

B,Employee以为船沉了再换一家机会多得是,拜托,大部分的机会都是【伪机会】你只能继续赚几个月的工资,一样找不到你想要的完美的工作环境,更惨的是,重复几次后,你就变老了,你的增值标签就被拿掉了,就会有价无市

【想象中的场景不会存在,你遇到的不开心,在不同的地方一样会遇到,这就是为什么你刚抱怨完上一家,紧接着就要抱怨下一家啦,有没有很熟悉,就是吐槽对象换个人而已,不改变自己的心态,抱怨就会轮回】

【不真诚】就是双输

Employer不依赖Employee的真心投入,事情就很难成

Employee不找好Employer安心踏实做好历练,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样没有好的职场未来

我看过各种案例,【不真诚】让Employer和Employee在双输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所以抱怨满天飞,吐槽满天飞

【当然,这一切都源于不切实际幻想后双向落差造成的,但都是成年人了,成年人的世界里真没有容易的事,不信,你扛扛压力就知道了,最后推荐下面的截图,谈谈什么是伪志趣相投】

第三篇

周末跟朋友聊到一个比较重的职场话题:

A,首先是权衡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和本事

B,其次是明确自己的擅长点是否具备:

B1,强需求

B2,有竞技优势

B3,有深挖掘的可持续性

C,再次是确保自己的着力点能扬长避短

C1,从个人角度,根据木桶理论停下来补足短板,肯定不如将木桶朝完善方向倾斜能兑现更好的价值

C2,避免本末倒置,放弃事半功倍的事去不合时宜地浪费在事倍功半的方向上

D,时间是职场最大的试金石,也终将成为迈不过去的门槛

D1,好的运气可以改变一切,但好的运气不常有,一步一脚印才是宿命

D2,如果不能明确擅长点,如果不能正确使用自己的优势,时间门槛估计会提前到来,职场就会提前变难(有价无市,你自我估价高,但没人聘任)

E,职场需要能协同和互相成就的合作伙伴

E1,大部分能有未来价值的事都是需要深度协同的项目,包括资本,能与你优势互补的各个板块的能力

E2,除了你要明确清晰的自我定位和优势,你还要能甄别和寻找到有独特能力和提供资源支持的价值拼板,如果你找错了拼板,互相耽误也是大概率的事件

这也是我自己要反思的事情:

1)一个是如何保障自己持续的价值竞争力,不会受到时间问题的制约和困扰

2)一个是如何确保自己尽可能处在放大优势的位置而不是做无用无谓的消耗

3)一个是如何更好地寻求资源和互补人员的优化配置,以简陋条件逆袭制作成就超级未来这样的事三年前就已经痴人说梦了,好的未来,只能在合适的配置中实现

时代太残酷了,演进太快,不仅需要一个强大的自己,还需要更强大的配置

这是真正的逆水行舟,怎么个逆水行舟法,看配图

第四篇

今天上午聊的【投其所好】本质上是双向的

最终很大概率得到的是【伪】志趣相投,你们都拿出了你们不相信的那一套,但却不小心【一拍即合】了,然后互相觉得对方【好假】,根本不是包装出来的那个样子,先是【互相失望】,紧接着就要【互相拆台】了

A,从创业公司的角度,你们(针对求职者)不是要弹性工作制度吗,你们不是要朝九晚五吗,你们不是要扁平管理没有办公室政治吗,你们不是要高福利待遇吗,你们不是要有高度自主参与感吗,我有,我有,我有,我有,写在招聘广告里就几行字而已谁不会啊,反正过不了多久你们也就习惯将就了

B,从求职者的角度,你们(针对创业公司)不是要高度的职业理想吗,你们不是要吃苦耐劳的精神吗,你们不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吗,你们不是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吗,你们不是要有主动做事的精神吗,你们不是要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吗,我有,我有,我有,我有,你们要的我都有,不就是聊天的时候互相吹吹牛吗,这个谁不会啊,反正过不了多久,你们也就将就我的做事风格了

这当中,实际上充满了不坦诚的博弈,因为充斥了太多虚假的包装条件,双方都探不到对方的底

但当双方摆出包装条件时,基本上还是很容易实现【伪】志趣相投

刚开始都是这样的:

A,求职者,这是我想要的良心公司,简直太人性了

B,创业公司,这是我想要的团队成员,简直是最佳拼板啊

再然后就是这样的:

A,求职者,哇靠,垃圾公司,血汗工厂

B,创业公司,哇靠,你的职业性呢,你的专业能力呢,你的节操呢

怎么跟说好的完全不一样呢

这个就是【投其所好】的【伪】志趣相投

不管从创业公司的角度还是从求职者的角度,都在互相挖坑,坑死对方

block(from gamasutra)

block(from gamasutra)

第五篇

这篇演讲那么长,其实说的只是几个朴实的概念:

A,设立长远高企的目标对你很重要,时间很快能证明你视野和格局的高低与好坏

B,为目标做好夯实的基础积累,你是带着理想做改变大事抱负不凡的有志青年,还是你不过是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可怜虫,全靠这踏实的付出了

C,养成做事情全力以赴的习惯,你的务实态度和有担当的责任意识,能从三个层面反过来成就自己:

一个是能力的提升,

一个是形成稳定的职业品格,

一个是赢得信任

D,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有人攀上属于他自己的人生巅峰,成功学天天让你躁动,好像下一刻成功的应该就是你。

事实上,下一个肯定不会是你,你只想复制别人的光芒,可是这光芒是靠背后长期艰涩的付出熬起来的,你看得到别人的光芒,但你没有坚实的基础燃出类似的光芒

首先你要耐得住寂寞,等自己的果实

第六篇

Apple前副总裁Heidi Roizen在斯坦福分享的八条创业经(英文视频http://ecorner.stanford.edu/videos/3351/Adventures-in-Entrepreneurship-Entire-Talk )

A, If you’re not doing something hard, you’re wasting your time & The great thing about being an entrepreneur is that it’s hard

这条谈的是接受挑战,然后享受挑战带来的高阶成果

B,Your ethics set the tone for your life & This is easier when you hold yourself to a higher standard

这条谈的是坚守人的品格底线,做事不仅要有技能专业性,还要有人格魅力

C, Your gut has more information than you do.& When the data said something else and I didn’t go with my gut, I regretted it

这条谈的是数据反馈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遵从你内心的呼唤,相信你的直觉判断

D,4. Picking your team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you will ever do.&
The vast majority of companies succeed or die by the quality of the team.

这条谈的是创业公司搭建团队是最重要的事情,人员选择对错直接攸关项目的成败

E, The art of negotiation is finding the optimal intersection of mutual need

这条谈的是商业合作的本质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协作共赢,共赢才能带来协同创造力

F,Life is actually really, really random.& Sometimes bad things can be good when you allow randomness in your life.

这条谈的是坦然面对挫折,失控是人生的组成部分,最黑暗的时刻可以孕育最闪亮的新出路

G,no one is thinking about you as hard as you are thinking about yourself

这条谈的是没有人能成就你,只有你自己能成就自己;没有人能阻止你,只有你自己阻止得了自己,以下是最残酷的逻辑:

Nobody is thinking about you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第七篇

这是一篇写得很烂的鸡汤,但还是值得说一下标题,以及我最喜欢的两种交互方式:

第一种是互惠,特别是在职场和生意场,你最大的魅力一定是好的品格和好的能力(包括能整合资源的能力),尤其是值得深聊和托付信任的品质,脱离这个基础谈交流简直是互相浪费时间

(每个人都很睿智的,几次深聊或接触基本就能洞穿一个人的实质,

A,本能是无法长期伪装的,

B,同样附着在一个人身上常年养成的行为习惯也是无法伪装的,

C,能力有没有更没地方打肿脸充胖子一定会显山露水的,

所以跟你的合作对象装逼毫无意义的,最终的出发点还是坦诚相待)

这种互惠当然也包括借助对方的智识和视野看到更广阔世界

第二种是尊重,我不管你的出发点是什么,或者你的身份位置是什么,如果你借机秀优越感或者私藏成见,让谈话偏离互相尊重的基本轨道,让人听着很尴尬,从我的角度这就是一次无效的交流,哪怕你滔滔不绝说得再多,只要我觉得这不是对等交流就会被我屏蔽掉

这绝对不是谈话艺术的差异,这绝对是恶质劣习

我曾见过某投资机构一个鼻孔朝天的投资经理,话都不能好好说

这就是教养的问题

以我对投资机构的职能,分工和运作非常的熟悉,作为处在职能分工最末梢的TA,我有一百个理由把TA数落成不带任何特殊光环的屌丝,让TA没法自以为是

但这丝毫没有意义

如果TA不能好好说话,那就让TA去找那些能听这种不好好说话的地方

在职场中,让自己看起来更有职业性,更有教养,这是你的超级加分项,还不要你投入喂饭吃,干嘛要把自己整得让人讨厌呢

别扯面恶心善,刀子嘴豆腐心,我不吃分裂症那一套,职场要按规矩来,而规矩只有两条:互惠互利和互相尊重

第八篇

用三个小时看了战争电影Saving Private Ryan,基本上遵循了各种心领神会的经典套路,能聊的就剩下Jeremy Davies饰演的翻译兵Timothy E. Upham

在一个非常赤裸且残酷的一定以此消彼长为代价和结局的Zero Sum Game零和博弈里,Timothy E. Upham作为Team的一部分就必然成为最尴尬的存在。

Timothy E. Upham所表征的是人性的纯粹,人性的光辉和人性的软弱,理论上这是一个绝对正确人道气质明显的好人,在日常生活中这会是非常出色的被讴歌的标榜形象

但在残酷的零和博弈中,特别是Timothy E. Upham自己也站到了立场使自己成为参与博弈团队的一部分,就意味着:

你不区分场合,不区分形势,而把自己习惯的方式不管不顾地带到残酷的博弈环境里,弄错了过往经验的使用方式,就有可能让自己成为Team的负累

尽管人道上,人性上,Timothy E. Upham仍然无比正确,甚至你不能去挑剔他

但在零和博弈环境里,Timothy E. Upham放大了自己的几个表征形态:

A,不管过去怎么样,不管你以前的经验和逻辑有多正确

在面对你不擅长的你不可控更未知的环境里

如果你不能让自己去适应最当前的环境和形态,而固守在自己以前的经验和认知里

你有最大的概率,成为Team的负累

你会干扰团队用力用心的节奏,同样在需要你使力的时候你无法正确地分工和履行对应的职责,你有很大的概率坑掉你的团队

B,如果你被迫站在一个不合适的岗位上,但你仍然被寄以希望成为Team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你的态度如果还是:你不适应你有理,你固守你不合时宜的坚持想说明你做人有原则

你就注定扮演不光彩的角色:

第一个是:你占着位置,但你丝毫不会有表现,在一个小的Team中,不作为就是最大的恶

第二个是:你的另类存在和另类思维,一定会干扰团队原本用心用力的一致性,特别是你对其他人如果灌输了跟场景和形势不匹配的理念,你就有可能会瓦解团队的战斗力

第三个是:如果你实际上扯了团队和扯了其他人的后腿,但形式上你仍然参与了博弈的环节看起来好像也是战斗的一份子,并在最后实质上获得了和分享了最终的成果(假设不小心成功了),毫无疑问,你真TM无耻

Betty Boop Bop(from gamasutra)

Betty Boop Bop(from gamasutra)

第九篇

一直跟朋友推荐一定去看Black Sea,这是一群有能力的乌合之众聚在一起,生动演绎如何作死的超级案例

以下是之前的影评:

Black Sea,其实讲的就是最浅显的团队管理逻辑:你有一个超级目标,但你组建的只是一个看起来各方面经验都很老道但彼此互相不服气的乌合之众,最终的结果只能是:

A,你自己备受质疑,疲于应对各种对你的猜忌,从头到尾只有你自己有坚定的信念,但没有用

B,非常严重的内耗问题,而不信任和内耗的结果只能是频频制造新的原本可以避免的致命障碍,以及错失可能存在的各种机会,将自己带入原本可以避免的困境

C,在本身条件相对有限且外部环境特别恶劣的情况下,Team本身的信念和一致用力成为了唯一的突破机会,但如果你的Team只是有能力的乌合之众,就注定一定会葬身海底,永远不可能有机会到达预想的彼岸。最终探险的机会在内耗中瓦解,最后只剩下船长一个人陪葬了自己的冒险之旅

Black Sea非常残酷地演示了整个流程:

A,Team才是简陋条件下事情成败的关键,离开执行力谈产品都是笑话

B,只有Leader有坚定的信念对一个团队来说远远不够,你需要可以看不懂你在做什么,但始终相信你有机会把项目带向美好未来的成员

C,团队中有唧唧歪歪的消极分子,那就第一时间让他Fuck off,留下他将祸害整个团队,特别是小团队,只需要一个小的漏洞,就可以崩塌整个团队,团队都松垮了,还能再指望产品的救赎?

你原本有机会,但事实上从组队的那天开始你就失去了这个机会,这是Black Sea传递的信息:创业公司,你人不对,你第一时间已经死了,剩下的不过是挣扎演示一遍而已

这是我所推荐的Black Sea,非常残酷的作死过程:把希望用最廉价的方式毁灭给人看

第十篇

我很喜欢这些智慧超群的人,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在寻求自我证明的窄路上,最终走到了自己一味回避的对立面,大概这就是他们所潜藏的最明确的欲望,终究你对抗不了自己的欲望

1)维特根斯坦最相悖的地方可能在:先是认为哲学是完全能够依赖语言进行解构的思维,或者说哲学很重要的逻辑在语言的阐述力,能够清晰地把思考单独抽离出来成为可再现和可阅读领悟的文字;但同时又觉得哲学还有某重本质上的抽象必然,或者说能够了然于胸但无力解释的神秘性,使得对思维的解构趋于枉然

2)之前探讨过阿奎那关于《神学大全》的编纂特征,确实从理性或者哲学真理开始探讨起但终归所汇集的是信仰真理或教理神学,从世间事一路论证至神性大义,在《论圣事》篇《神学大全》嘎然而止成为遗憾的断章,最合理的推测可能就是阿奎那在撰写对应篇章时用之前的逻辑(用自然性思考神性)已经力不从心了

3)德勒兹的哲学逻辑很有意思:先屈从于规则并试图从整体中去零碎所有成分再梳理出相互间的结构要素和必需要有的脉络,而后又无法忍受这种以客观为支撑的枯燥理性,进而在尼采的思维里找到了各种反叛的例证,终究喊出了丝毫不内敛的攻击性欲望,甚至连分析家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弗洛伊德在他看来都不够艺术了

以上整理自朋友圈近期的探讨,欢迎交流微信zhengjintiao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