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邦在:
杂志专栏:
gamerboom.com订阅到鲜果订阅到抓虾google reader订阅到有道订阅到QQ邮箱订阅到帮看

职场探索系列12篇:同理心+共赢契约+高投产比+职业和专业

发布时间:2018-05-21 09:25:57 Tags:,,

职场逻辑探索系列12篇:同理心+共赢契约+高投产比+职业和专业

第一篇

Empathy,毫无疑问,同理心是职场环境里,能够有效协同,最厚实的心态基础

A,在考虑问题和设定立场时,不仅自己优先,还要顾及关联的人群和体系,是否能够同步提升和进化,进而成为共同体

特别是依赖系统协作才能发挥和放大成效的群体作业,没有同理心的私欲,很快就会陷入【虽然看起来自己暂时获益了,或减少损失了,但因为整体塌陷了,自己的根基也随之灰飞烟灭了】

B,协同做事的最优结局是:个人跟着系统的成功而实现单靠一个人实现不了的质的超级飞跃

刚好,大部分的事业,都需要群体的合力才能兑现价值的空间和可能

如果没有【同理心】,就很难融入群体,就更难奢望依靠群体的厚实支撑来实现自己靠个人实现不了的进阶价值

………

很多人的私欲,算起来都不过是鸡毛蒜皮,但就是这鸡毛蒜皮的私欲,破坏了自己在系统中的化学反应,和能跟着起飞的价值

第二篇

经历过多年职场的人都很清楚的两个事情:

A,第一个是,在利益捆绑非常紧密的合伙人都经常不能同心,互相拆台,然后共同覆灭的企业环境里,奢求只能换取工资回报的普通员工完全符合预期(不好意思,我理解的标题中的靠谱的定义,可能是员工按照老板的要求,执行老板的意志),本质上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B,第二个是,职场环境里企业和员工的诉求是双向的,也就是企业有企业的预期和立场,员工有员工的预期和立场,两者之间有可能只有工资这个环节有交集

这就意味着:这是企业和员工需要双方各自释放善意,以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折中环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双向协作

这里的善意指的是:企业给了员工未来美好的承诺,员工给了企业现在全力以赴的承诺

我觉得,如果企业和员工,只是觉得彼此只是一种过渡选择,随时可以放手,在条件上互相设防,在执行上互相保留,就会偏离共赢的目标,转向双输

企业需要美好的未来,员工需要更光明的前景,大家需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地在对方的立场上做到都能接受的妥协点,达成共赢的契约

最差的肯定是,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贬低对方,那样,肯定没朋友

Tower-Of-Goo(from edge-online)

Tower-Of-Goo(from edge-online)

第三篇

这也是我们在管理学的研究/探索中所相信的: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投产比

更直白的表述可能是:从对工作的参与中(全力以赴)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比如更多的财富,更好的视野和市场判断,更有价值的行业关系链,更高的行业声誉)

如果以上没有发生,能解释的只有一个:他不相信他正在做的事情对他个人有太明显的改善价值和效果

既然跃升一个新的台阶不可能

那怎么追求投产比?

在职场里大家都看到的几乎所有人的共同选择:【限制自己的输出】来使自己【有限的被动收益】看起来有投产比

至于怎么限制自己的输出,那方式就多了

所以问题还是要回到【怎么设计投产比】,不是用懈怠的方式来做心理安慰式的形式投产比,而是有机会跃升新台阶的那种高投产比

第四篇

A,频繁跳槽和频繁经历失败,会带来几个非常严重的负面:

1)人的成长遭遇瓶颈,做了太多无效积累,导致人的层次无法和职业生涯的履历对等起来

我们曾分析过,跟着成功一次对人心态和视野的改善是一种跃升;而多次失败只会让人陷入情绪和认知的双重负累

这种可怕可能会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你以为你知道但其实你不知道,人会被磨掉最宝贵的几个层面:

一)耐心,没有了,耗不起啊

二)谦逊,没有了,你们都是渣三

)认知,没有了,经验跟不上市场的变化

四)机会,没有了,市场需要可塑性更好的人

2)开始陷入没有出口的认知误区,职场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自我实现压力,会将人导向一个情绪极端敏感区域:你看世界是渣渣,世界看你也是渣渣

这是非常糟糕的状态,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对你太不友善了你那么努力还没有成就,不仅没有成就还要遭遇困境,这个世界真他妈瞎了

这个就是无法自拔的认知迷障,一个人越碰撞越受伤,就越蜷缩,就越只能看到自己,最后只剩下伤口

都是丑陋的世界

留下的后遗症就很明显:

一)你无法再准确定义自己了你的认知已经僵化惯性了,再也突破不了了,你已经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及理解你所面对的真实环境

你只想让环境适应你,所以你不仅伤得重,还怨得深

二)你无法再合理匹配市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悖论:你在职场中折腾多年,积累了太多不恰当的经验,或者说,积累了太多坏习惯,以及你有很多不合适的逻辑,意志和诉求

你的可塑性基本没有了而市场需要可塑性更好的人

职场需要可塑性强的人去重新追随市场

B,频繁跳槽和频繁失败,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处事心态,这个负面心态非常明显,比如:1)信念崩塌,不再纯粹去相信,做什么都充满疑虑,更坏的是陷入否定的恶习,不管做什么,想都没想就先打问号,评估都不评估直接一棍子打死

我这么天才都混这么惨,你们这些小屁孩随便一个点子就想牛逼?这是非常惨的结局:不问情况,习惯性质疑

2)心态趋利了,急功近利化,套用名句,既然诗和远方是狗屁,那眼前的苟且就要苟且得有力我自己见过职场各种重复失败的人,别说谈理想,眼前的小利能抓的肯定不放,根本不管是否影响了别人,影响了未来,能抓一点是一点,非常恐怖和邪恶的处事方式

曾经你可能也讨厌这种人,但失败的压力和恐惧很容易就把你塑造成你以前不喜欢的样子

所以我的方式更土一些,认定的事,就一屁股坐下去,慢慢积累,慢慢熬

第五篇

在遍布聪明人和各种资源加持的行业,为什么成功率这么低,所以在游戏业最典型的四个问题就出来了:

A,第一个是你假装热爱它,实际上你更关心这个工作工资高不高,调薪快不快,分红有没有

任何跟你预期不一样的,你都会很不开心

B,第二个是你没有好的产品视野和市场嗅觉,但你对行业和自己的工作又有了相应的了解,就会出现很明显的悖论:你其实不知道自己能做好什么,但又特别挑剔这也看不上那也看不上有点忧郁有点不满甚至还有点愤怒,但除了情绪和脾气波动比较大,好像什么也没有

C,第三个是职业性不够,自律能力差,从原本充满活力和理想抱负的小青年,一路遇挫,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到随波逐流,沾满各种摆脱不掉的职场坏习惯

等你有新的机会时,其实你对你自己已经失控了,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咣当响,做什么都只考虑自己绝对有利

真诚投入丢了,协同能力也丢了

扛不住任何丁点的压力和挫折

剩下自己牛逼,其他人都傻逼的自怨自艾

D,第四个是专业能力不够,这大概是最惨的一点:眼高手低,心里想着改变世界,手里基本的工作却做不了,在系统工程里不要说拼板都算不上,更别指望高屋建瓴,与现有世界格局对抗,重构自己能左右的新秩序了

大部分想建构自己能主导的新秩序的人,都有类似的毛病:不折腾一番就不承认自己不行

第六篇

圈子里类似的悲剧真多,因为有很大的机会离钱和资源更近,毫无疑问就是人性的试炼场

职场中,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一样重要

我觉得坚守自己原则底线的人才算【靠谱】,其他表面再美好的交互都有被弹性掉的【风险】

有自我底线原则的人,更容易在【不辜负自己】和【不背信他人】中间找到平衡点,不自欺也不欺人,把关系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这样的【靠谱】才能持久,稳定

至于其他的,最怕的就是【根据自身的利益情况做弹性】,这种表面文章其实很有迷惑性,好像是【靠谱】选项,但你很难觉得踏实,我觉得【稳定】的品质,才是让人觉得【踏实】的基础,在让人觉得【踏实】感,才是长久型的【靠谱】

而这里的关键是:这个人有自我很明确的底线

第七篇

刚刚的截图,也是我自己漫长职业生涯最真实的理解:

A,团队作业,最具驱动力的部分在:交集,这个交集包括但不限于职业能力方向的认知,职业道德底线的认知,对做成一件事的投入认识,可能存在潜在回报的认知

没有形成交集通常是一个团队最麻烦的事情,也就是大家没有达成目标一致性的共识,且不能达成共识这一件事很难调和,毕竟每个人的立场和出发点非常难修正

B,不在一个轨道上评估和看待一个事情的重要性是最正常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和寻找完成诉求的方式,差异性非常明显

你觉得很重要的事情,在别人看来可能只是可参与可不参与的进程,大家对结果的企图心并不一样,在自律程度上有天囊之别

但这是最正常的事情

你觉得别人不符合预期和别人觉得你不符合预期,都是大概率事件

如果不能形成过程交集和结果共识,那就要坦然接受用心用力不一致的差异

这也是职场最残酷的现实:人和,才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一个人扯后腿,一个人保守用力,一个人正常发力,一个人超水平发挥,对结果的影响那是赤裸裸的不一样

第八篇

我的理解可能会简单一些:A,你在团队中的存在感够不够,甚至有没有像个合伙人一样被对待 B,你在团队中权益分配中的参与感,甚至有更直接的保障

一个人在团队中的参与空间+权益分配保障,是界定一个人在团队中的核心价值

其他的,都会虚化(说再多都没有意义)

当然要实现A和B,团队成员就需要呈现自己配得上的专业能力+对团队的信赖和忠诚

大部分人的职场其实都逃脱不了被工具化的命运,进入低效化的套路:计时计件的初级模式,并且往复循环(不管跳槽到哪其实都差不多)。

这是非常尴尬的,每个人/团队的双向选择机会都很多,但进入互信共赢的环节却很少

所以成员遇不到好的企业,企业找不到好的成员,逻辑都是相似的:要互利,首先要展示能互信的基础

而互信是稀缺的,双方都觉得彼此是可以替代的,这个就很麻烦

在职场,坦诚一点,能减少很多双方不必要的试错:你想施展自己的才华,可是你没有舞台的归属感;你搭建了一个平台,可是上面的人你不知道卖不卖力,演完这班还在不在…

千里马和伯乐都不常有,所以大家都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然后成为了老伯乐和老千里马,用废了…

第九篇

如果是从职场的角度,基本上也是我们昨天朋友圈聊过的【自己能量输出的最大化 + 获取回报价值的最大化 】也就是培养自己:A,好的专业能力 B,好的职场道德 C,明确的职业目标 D,能为项目中的共同利益进行调整协同其他的,与上面ABCD相悖的,可能暂时过得去,但拉长一点时间看就不见得聪明

第十篇

我是这么理解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规划,有长远的有当下的,有荣誉诉求有财富诉求有理想产品诉求

非常独特而且个性化

我们以项目为吸引点,聚拢更多的人,一起奋斗,所能做的,就是【寻找以项目为核心聚焦的交集】

这个交集就是一起做事有没有或者有多少可能去放大他个人的【有荣誉诉求有财富诉求有理想产品诉求】,也就是兑现机会

而所谓的寻求共识,就是把交集放大,一起做事的时间和空间放大,提升兑现【有荣誉诉求有财富诉求有理想产品诉求】的可能性

如果没有交集,或者交集少,那麻烦就大了,你请了一个人,就要面对【要么位置不稳定,要么输出不可控】,那就是一个人的战斗力再强,未来诉求再明确,一样不属于你的团队,或者说能量不会用在你的项目身上(只是找到一个人和激活一个人的价值,天差地别,如果这个人刚好很负面,那问题就更大了)

这也是我们职场很多年的感触:预期交集才是生产力,其他都很容易被敲碎

第十一篇

在船长朋友圈的跟帖下聊到的:作为职场N年的人,其实都心知肚明的一件事就是【被自己认为过得去就行给耽误了】

职场中的人,大部分,因为各种原因,自身的能力都没怎么发挥(有力被动用不上,或主动保留没用上),至于潜能挖掘就更不要说了(基本不存在)

这也是我们现在和未来所想探讨驱动的模式:如何让团队成员找到归属感

一个人对同一个事情的付出有上下限,上限以极致的产品效果为使命,下限以应付得过去为责任

而事情的好坏就在于付出上下限的区别

很多事情最终没有做好,都坏在【应付得过去就行】,这对于公司和团队成员都是双输:自己亲手埋葬了机会,然后互相耽误这是人性使然,并且属于自然滑坡现象,唯一的更迭方式就是:在机制的设定上,保障每一个愿意付出的人,有超预期的投产比每个人都有算盘,投产比不够理想的事情,一般都只会应付着完成,包括我自己,投产比差的事,我也不太愿意花时间做

从移动游戏行业的角度,更合适的可能是:小团队,在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基础上权责明确,特别是权益归宿明确,然后团队内目标一致充满动力地跑一个项目(然后争取有更大概率改变命运)其他,拿什么让人全力以赴,或者超水准发挥…这是很难的,每个人都会考虑自己的未来,一个方向看不到,基本就换个方向了所以我更期待能找到凝聚力的方式,这是做成事的基础

第十二篇

James Matthew Barrie的《Peter Pan and Wendy》隐喻的逻辑其实很真实(既然是大人童话,那就来点职场的角度吧):A,有人带你飞,你才能飞(很多时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跟着也就能飞了,大概这就是跟对人的Power吧)

B,有人带着你进入NeverLand,你才能进入NeverLand(很多时候,有些境界单靠自己的认知+努力是折腾不出来的,需要有人引导,借助别人的视野和能量,才能突围自己的局限)

C,NeverLand再美好也挡不住你追逐成长的渴望,特别是你觉得你的人生里不应该仅仅只有这些的时候,这种觉醒就会鞭策你从舒适区再走出来:为了更未知的新挑战

本文整理自近一个季度朋友圈关于职场的关联思考,欢迎探讨交流,郑金条,微信zhengjintiao


上一篇:

下一篇: